1. 目的
家課是學與教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,能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,延展學習,以及預備未來的課堂學習。有效益的家課能:
- 促進學生有效學習,幫助學生瞭解學習進度,鞏固課堂所學,為新課題作準備
- 協助學生建立良好學習習慣,培養自發獨立學習能力和自律精神
- 讓教師找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,以調整教學計劃及策略,提供適時回饋,促進學生有效學習,從而照顧學習差異
- 評估學生在汲取知識、掌握技能及培養良好態度和正面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表現,有效回饋課程的規劃與實施
- 讓家長瞭解子女的學習進度和特質,適時作出支援
- 讓家長瞭解學校課程的要求,攜手合作,共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
2. 家課設計原則及特點
- 結合課堂的教學進度,協助學生鞏固學習與發展概念
- 引發學習動機,激發思考,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
- 富趣味性及創作性,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
- 富思考,重分析,實踐全方位學習,連繫生活經驗
- 種類多元化,適度注入多元化的學習元素 (例如:閱讀、預習、記錄、溫習、訪問、調查、資料搜集、分析及組織圖等)
- 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
- 為有個別學習需要的學生設計分層課業,調適家課,從而達致照顧學習差異
3. 實施安排
- 每天中、英、數三科均須給予家課,其他科目按需要酌量給予
- 科任老師須因應家課的內容及功能,彈性安排家課完成的時限
- 盡量減少重複抄寫的功課
- 各班科任應互相協調、給予學生適量功課,避免一天內有過量家課之情況,預計每天完成家課時間為:
年級 |
所需時間 |
一至二年級 |
約 60 分鐘 |
三至四年級 |
約 75 分鐘 |
五至六年級 |
約 90 分鐘 |
- 老師需利用「家課常用代號表」上的代號寫手冊,以便家長及學生作對照及了解當天需完成的家課
- 星期一至三均設立功課輔導課,另外星期五設班主任課,讓學生於老師看管及指導下完成部分功課,以減少家中家課量及幫助他們解決在家課上所遇到的困難
- 除一般鞏固性或評估性課業外,老師會按學習進度適時安排學生於家中進行自主學習
- 各級學生用筆指引
年級 |
學期 |
課業種類 |
用筆 |
P.1-3 |
上、下 |
所有課業 |
鉛筆 |
P.4 |
上 |
所有課業 |
鉛筆 |
下 |
中文(詞語)、英文(Penmanship) |
藍/黑色原子筆 |
|
其他課業 |
鉛筆 |
||
P.5-6 |
上、下 |
中文科:語練、作文、謄文、隨筆、默書 英文科:Writing、Listening、 Dictation 數學科、音樂科:所有課業 |
鉛筆 |
其他課業 |
藍/黑色原子筆 |
備註:
不可使用可擦原子筆
4. 家長的角色與責任
- 透過家長會或與老師聯繫,清楚明白家課的目的與要求,以向子女提供適當的指導
- 每天簽閱學生手冊,班主任亦會檢視學生手冊,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絡
- 為子女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,協助他們依時完成家課
- 詳加細閱教師派發的手冊及批改後的家課,多欣賞及肯定子女的努力
- 多為子女安排多元發展的活動,教導他們善用閒暇,適當地編排作息時間,讓身心得到全面發展
- 與老師保持緊密溝通,以瞭解及掌握子女的學習進度、態度及表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