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校依據教育局建立的香港教師專業階梯,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及提升教師專業地位,並以三個核心元素為基礎,包括教學專業能力、專業操守和價值觀、反思求進以達自我完善的精神。
教師透過小組或群體觀摩、交流、協作互相學習,因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效能,並藉着在教學上的持續實踐,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。本校從學校、科與組、個人和校外專業支援等方面發展「專業學習社群」。
本校為教師安排多元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,共同探討校本課程發展,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,訂定學與教策略,拓寬視野,促進教師專業發展。為促進校本課程發展及教研文化,本校建立專業學習社群,透過共同備課、教學觀摩及評課活動,為教師提供專業交流及分享實踐經驗平台,提升教育質素。
本校善用校外資源,透過與教育専家及團體合作,配合校本學與教的發展重點,與學校在課程規劃、運用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及評估等不同課題上進行協作及教研計劃,提升學與教質素。下表列出部份教師工作坊及科組參與的校外協作計畫:
2025-2026年度校本支援計劃
科目/範疇 |
協作/支援計劃 |
中文 |
賽馬會「趣看文言」戲劇教育計劃 2025/2026 |
英文 |
P3 小學英國語文教育:推動跨課程學習及閱讀,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|
QEF Fostering positive values through AI-supported self-regulated reading in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s |
|
體育 |
賽馬會滘西洲高Fun小球手計劃 |
城市運動資助計劃 (攀石及籃球) |
|
音樂及體育 |
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 |
生命教育 |
香港教育大學—協助中小學規劃生命教育計劃(2024/25-2025/26) |
/ |
賽馬會成長「機」地 |
2024-2025年度校本支援計劃
科目/範疇 |
協作/支援計劃 |
數學 |
小學數學領導教師學習社群: 以「探索與研究」為發展焦點,推展數學科新學教模式 |
常識 |
環境及生態局2024/2025 可持續發展學校(小學)外展計劃 |
香港教育大學 「龍的傳人—龍躍頭社區教育展覽」計劃 |
|
視藝 |
賽馬會敲敲記憶藝術科技及文化教育計劃 |
生命教育 |
香港教育大學—協助中小學規劃生命教育計劃(2024/25-2025/26) |
課程發展 |
小學課程統籌主任學習社群:推動課程倡議及發展課程領導—價值觀教育 |
2023-2024年度校本支援計劃
科目/範疇 |
協作/支援計劃 |
中文 |
香港賽馬會社區支援計劃:中國經典名著教育劇場計劃 |
數學 |
香港大學人工智能電子學習計劃 |
香港大學「支援香港小學生的數學學習」研究 |
|
香港大學「算術法則教材套研發計劃」研究 |
|
香港大學「藉平板電腦遊戲探索空間技巧與數學能力的因果關係」研究 |
|
教育局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 |
|
常識 |
環境及生態局2023/2024 可持續發展學校(小學)外展計劃 |
香港教育大學「龍的傳人—龍躍頭社區教育展覽」計劃 |
|
課程發展 |
教育局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|
2022-2023年度校本支援計劃
科目 |
協作/支援計劃 |
中文 |
教育局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到校支援服務—中國語文教育 |
數學 |
教育局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 |
常識 |
「龍的傳人—龍躍頭社區教育展覽」計劃 |
教師工作坊/活動
年度 |
工作坊/活動 |
2024-2025 |
感恩崇拜暨2024/2025教師研討會—「智慧時代的教育領導:以AI為翼,以人文為本」 |
教育局—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到校教師工作坊 |
|
香港紅十字會—賽馬會感染控制訓練及支援計劃 |
|
自主學習—由課前預習到延伸 |
|
聲線護理工作坊 |
|
分層課業的設計教師工作坊 |
|
從筆跡看穿人心 |
|
STEAM 知多點 |
|
2023-2024 |
感恩崇拜暨2023/2024教師研討會—「學校如何落實國家安全教育」 |
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課堂上偏差行為及處理方法 |
|
課堂內處理SEN學生行為問題工作坊 |
|
2022-2023 |
北山堂「探索正向教育」專業培訓課程(共三天) |
感恩崇拜暨2022/2023教師研討會—「中國創科之路」 |
|
新入職教師團建活動 |
|
2021-2022 |
國家安全教育到校教師工作坊 |





